今天外交的重頭戲,無疑就是美國副國務卿Wendy Sherman跟中國外長王毅以及副外長謝峰在天津的會晤。
在兩天前的美國國務院記者會中,美方官員這樣說:
We do not want that stiff and sustained competition to veer into conflict. This is why the U.S. wants to ensure that there are guard rails and parameters in place to responsibly manage the relationship.
我認為這兩句話基本上定調了美方目前的想法。
特別是guard rail (護欄)一詞,其實已經說明拜登的對中政策,已經正式告別川普時期的即興演出。
這句話還強調,美方希望能「設下參數,以負責任地管控美中關係」。
參數的意思,就是布林肯先前說的:
the 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will be collaborative where it can be, competitive where it should be, and adversarial where it must be.
雖然在記者會中,記者一直詢問Sherman接下來是否會有具體的制裁中方措施,但美方官員並未透露,顯然是為了預留談判空間。
拜習會能否在十月份的G20周邊會議發生?尚待觀察,但今天的美中外交二把手會談氣氛非常關鍵。議題上的具體進展尚言之過早,但「氣氛」本身是會談成敗的觀察指標之一。
氣氛好的話,十月份拜習會並非不可能。但在那之前,美中雙方的外交一把手,也就是布林肯跟楊潔篪,也許還得先會晤一次。
這邊小小個人預測一下,今天美中會談的方向:
正面:氣候變遷,也許再加上貿易。
中國上周啟動的碳交易機制,是美中在氣候議題談判的silver lining,也符合拜登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
卡關:新疆,香港。(也就是人權議題)
美方在上週表示,將邀請聯合國官員訪美考察美國人權狀況。這也將某程度上抵銷中方指控美國人權敗壞的正當性。
至於台灣議題,應該不會正面觸及。原因是,拜登政府目前並沒有迫切處理台灣議題的必要性。
對了,補充一下。
美國司法部上週五決定撤銷去年對中國研究人員簽證詐欺的指控。這是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也許某程度上也有利今天的美中高峰會談氣氛營造。